济宁市残疾人就业服务网官方网站  残疾人登录  残疾人注册  企业登录  企业注册
当前位置: 首页 > 自强之星 > 不要低保要自强、艰苦创业奔小康

不要低保要自强、艰苦创业奔小康


发布时间:2019-05-29 09:28:00 信息来源:本站发布 发布人员:网站管理员 阅读数:1141

王晓芸,女,1970年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里,现在肢体四级残疾,是嘉祥县梁宝寺镇陈庄村的一名残疾人。是命运和她开了个玩笑,在她3岁的时候,因小儿麻痹症到上学时还不会走路,也许是自己的意志力比较坚强,到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学会了走路,但最终落下了的终身残疾。从她懂事起,就从别人异样的目光里,过早地体会到了命运的不公,但同时也磨练了她不服输的个性。

磨炼意志,与命运抗争。

因为残疾,生活很不便,还有个别人的冷嘲热讽,常使她夜不能寐,每当夜深人静时,她反复地问着自己:“我能干些什么?”在彷徨和犹豫的时候,张海迪、保尔.柯察金的形象又浮现在眼前。“不行,绝不能让人瞧不起,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,做生活的强者!”高中毕业后,她在四川老家当过代课教师,跟着家人做过生意,做过销售。1993年与丈夫一起打工时认识,1995年嫁到山东省嘉祥县梁宝寺镇陈庄村,生有一子一女,家里公婆年龄大,丈夫身体长期有病,两个孩子上学,一家人全靠亲邻接济度日,王晓芸从来不服输的性格让她更加坚强,她坚信“别人能做到的,我也一定能行,我不比别人差”,在村里的帮助下,2013年4月评为低保户,在政府帮扶下度过了最为困难的日子。

自强不息,艰苦创业。

2018年3月,为发挥产业扶贫在脱贫攻坚中的支撑推动作用,实现贫困群众家门口就业,梁宝寺镇党委、政府号召在各村成立村级扶贫驿站,因为王晓芸有做生意的经验,第一个报了名,东拼西凑5万多元,推倒西屋拉起了120多平米的标准厂房,成立了服装加工厂,也是梁宝寺镇第一家扶贫驿站,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创业。

创业初期,村干部积极帮助招工,本村及附近村里的残疾人、贫困户优先招收,镇扶贫办、残联帮助联系了扶贫基地车间来料加工的活,带着王晓芸到外地取经学习,回去领着大家干,生产经营慢慢走上了正轨。天有不测风云,基地车间因为经营不善停产,2万多元加工费打了水漂,工人的工资不能发放,这给初始创业的她沉重的打击,她想再难不能难大家,再苦不能苦员工,王晓芸借遍亲邻凑够了1万多元,把工人的工资先发下去,留的青山在,不怕没柴烧,然后寻找新的客户,跑遍了附近乡镇所有的厂家,几次去北京、广州,有时别人一问她的情况,根本不放心与我合作,通过多次真心拜访,老板看她身体不便,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给了她订单,她高兴地千恩万谢,好似抱了大金砖回来,然后加班加点,严把质量,生怕错了一点,失去了别人的信任,就是这批订单给让我的厂子生存了下来。现在厂子里有30多人,客户既有附近乡镇的,也有外地的,不用再为订单发愁,每月净收入5000元,挣得了人生第一桶金。生活好转后,2018年春天,王晓芸找到村里主动请求取消低保资格。

心怀大爱,奉献社会。

王晓芸一直这么说,创业不为盈利,只把残疾人、贫困户收入作为第一考虑要素。看着大家工作不方便回家吃饭,就免费管员工一顿中午饭,工作中既当送货员,又当验货员,还要当好炊事员。有时企业不能及时提供货款,她就垫付,有些活儿价格压的低,收入就全归贫困户。就这样她的加工点在周边村庄传开了,越来越多的贫困户、残疾人跟着她干。安排残疾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。为了给务工的贫困户、残疾人提供更好的环境,下一步她将进一步扩大规模,把仓库、生产车间标准化设置,再聘用专门做饭的,让更多的贫困群众来厂就业。现在驿站工作人员30人左右,其中吸纳贫困户或贫困户子女、残疾人就业8人,人均月增收600余元,由此实现脱贫致富。

王晓芸说,下一步将继续做大做强自己的产业,把更多的贫困群众和残疾人组织在一起,让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实现自身价值,自强不息、奉献社会。

 

济宁市残疾人就业服务网主办  各县(市区)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内容保障 技术支持:济宁拓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
中心地址:任城区济邹路与火炬路交叉口南700米路东 联系电话:0537-5130022 5130023
最佳分辨率1920*1080 建议使用IE9或以上版本